OSQDU北美通讯:《怀念过去的日子》,作者:OSQDU北美支部书记:宋崟川
曾经,我没有属于自己的计算机,那时的我以读书看报打发时间。
记得小学的的时候,一个人在家里,写完了作业,我会去看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有时把过去的《米老鼠》杂志、《少年儿童研究》杂志翻出来看,因家中藏书有限,我只能反复咀嚼它们。我甚至还记得在淮阳路小学的时候,老师曾经发给每个同学几本学校图书馆的书,有几本书掉进床和墙的缝隙中,直到打扫卫生时才找出来,我第一次接触到“洗脑”这个词,是在一本科幻小说里。
逐渐上了初中,学业压力越来越大,可是人总有无聊懈怠的时候,我依然会把大部分的无聊时间贡献给看书。虽然有条件用电脑,也只是爸妈单位和我所在中学的,很是不方便,每周花在上面的时间稀少而宝贵。每个公历新年的一月,《电脑报》都有上一年的合订本,我往往是如饥似渴,两天时间看完一遍《电脑报合订本》上下册。趴在床头看书到两点的样子,我至今还记得。每天上学我都会买了《参考消息》带到学校,抓紧课间的时间看完,再带回家。每次上机前,我都认真准备好每次上机干什么,效率也很高。
到了高中,因为住宿的原因,不可能带太多书到学校,我对课外书的印象很淡,同学带来的几本《科幻世界》《萌芽》,我也总会驻足,看完再走。周五放学回家的书报摊,我会买《读者》,我还在邮局订阅了《参考消息》,每天寄到学校来我都会看。
在青大这过去的三年半,我累计从图书馆借还书的次数超过200次,主要涉及数学、控制论、计算机、模拟数字电子、苏联解体研究、舆论传播、马克思主义研究等,尤以计算机书为主。借书的目的除了满足自己好奇心,另外就是有针对性的补充自己紧缺的知识。买的书越来越少,主要与书价逐年升高有关,另一方面是书店的书有时专业性不强,不能满足我的需求。大学期间虽然有了自己的电脑,但是一般不拿到学校去,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与书为友。现在想来确是件幸事。
但是来到美国之后,来上这个研究生,我却发现,我把太多的时间给了电脑,各种Social Network:校内、Twitter,每天检查好多遍邮箱,即使无聊也要在网上泡着看各个来源的信息,或者维护在青大的服务。尤其是对敏感信息的追寻和探索,尽管刺激好玩,但也是使时间无谓耗散的杀手。事实上那些信息知道与否,于我的生活几乎没有影响,也不是我好奇心之所在。服务若是需要每天的维护,其健壮性和稳定性就值得怀疑了。Social Network的种种信息,或许有个别的参考价值,更多的是标题党、图片的吸引,一时欢乐换来空虚。
在外留学,会有很多时间花在买菜做饭这样生活琐事上,然而这不是生活之主流,学业学习固然紧张,却也没有占据我全部时间,而不当的时间安排以及对人生规划的缺失,耗尽了每一天。
我开始怀念过去,怀念那个通讯交流用电话短信的时候,怀念有很多时间看书的日子,怀念俯下身子专心研究的那一幕幕。而不是现在的空虚以及蛋疼的寂寞。
摇摇脑袋,少得可怜的知识叮当作响。改变这一切,应该没有那么难。
SNS非常杀时间,为了保持人际交往,建议每天开一次,不超过一个小时。
blog的信息质量比twitter好多了,可以利用零碎时间(和上班摸鱼时间=_,=)来看。
坚持每天读书,养成习惯的话其实也很简单的。
时隔两年,此文现在看来依然不过时。
好文章。
自从大二下学期买了电脑,生活就改变了
这个WordPress博主是?